生物脱氮技术作为处理高氨氮废水的有效手段,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两个核心步骤,实现了氮元素从有害状态向无害氮气的转化,从而高效去除水中的氨氮。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复杂的微生物活动,还需要对工艺条件进行精确控制以确保最佳处理效果。下面是对生物脱氮原理及控制参数的详细解析:
1. 工艺原理及过程
- 硝化过程:这是由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协同完成的两个阶段反应,首先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(亚硝化),随后进一步转化为硝酸盐(硝化)。此过程需要充足的无机碳源和适宜的环境条件。
- 反硝化过程:在此阶段,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成氮气,实现氮的彻底去除。反硝化菌利用有机碳作为能源,同时可能将部分硝酸盐还原为氨氮以供自身生长使用。
2. 主要控制参数
(1)硝化过程影响因素
- 温度:最佳温度范围是30-35℃,温度过低会显著抑制硝化反应。
- 溶解氧:需维持在2mg/L以上,以确保硝化菌的活性和硝化效率。
- pH值与碱度:最适pH为7.2-8.0,且硝化过程消耗碱度,需适时调整。
- 有毒物质:氨氮、重金属、有机毒物等均需严格控制,避免抑制硝化菌。
- 泥龄:需长于硝化菌的最小世代周期,一般不少于3-5天,以保持硝化菌种群。
- 碳氮比C/N:BOD5/TKN值过低会限制硝化反应,理想范围为不大于20mg/L的BOD5。
(2)反硝化过程影响因素
- 温度:适宜范围为35-45℃,低温下需延长水力停留时间。
- 溶解氧:严格控制在0.2mg/L以下,以促使反硝化菌进入无氧呼吸状态。
- pH值:理想范围是6.5-7.5,极端pH值会抑制反硝化酶活性。
- 碳源有机物质:充足的碳源是反硝化的关键,如挥发性有机酸、醇类为佳。
- 碳氮比C/N:理论上为2.86,实践中BOD5/TKN需大于4-6,必要时需额外投加碳源。
- 有毒物质:需严格控制镍、亚硝酸盐氮、硫酸盐、钙、氨等浓度,避免反硝化抑制。
总之,生物脱氮工艺的成功实施依赖于对上述关键参数的精确调控,确保微生物活性的同时,也要考虑经济效益和处理效率,以达到最佳的废水处理效果。